近日,国家一级美术师张济海老师创作的一种新的合体书法,它融合了大爨、小爨、篆、隶、行、草、飞白、漆书八种字体。这种书法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。
创新性。在中国书法史上,合体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,如汉代的草篆、唐代的颜真卿的真草合体,以及清代的郑板桥的“六分半书”等。这些尝试展示了书法艺术中不同字体间融合的可能性。
特色。爨体字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笔画和结构,如“竹节竖”和“三角点”,这些特色使得爨八体在视觉上极具冲击力和辨识度。
审美价值。爨八体不仅在技术上进行了创新,也在审美上为书法艺术开辟了新的领域。其端朴若佛的形态、横平竖直的结构重心,以及稳定中蕴含的变化,都体现了书法与艺术的完美结合。
总的来说,“爨八体”不仅是对传统书法的一次深入探索,也为现代书法艺术提供了新的灵感和方向。
一个生僻字,两块绝世碑。1600多年前的魏晋南北朝,政局动荡,文化争鸣,汉字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字体——爨(cuàn)体,就是在这个时代诞生的,堪称中国文字演变的“活化石”。爨氏也是南中大姓文化的代表。自东晋经南北朝至唐初,爨氏统治南中地区长达400余年间所造就的历史文明。魏晋时期,当时对于书体的保留一般还止于碑文,但因曹操和后来的司马炎的“禁碑令”,爨体这一当时社会广为流传的书体因而从历史上神秘失传。直到清乾隆戊戌年,云南曲靖出土了《爨宝子碑》和《爨龙颜碑》,世称“二爨”,成为现今仅存的爨体字碑刻和爨体字来源,引起当时和其后的饱学之士和书法大家、历史研究者们对这个尘封千年书体的关注。本期云博学堂云手工以“两爨碑”为基础,结合爨体字,和大家在炎炎夏日制作一把爨体字元素的扇面。
展开全文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