哪吒闹海的事,是早已听过的。幼时在乡间,每逢夏夜纳凉,老人们便摇着蒲扇,讲些古话。说到哪吒抽龙筋、剥龙鳞时,眼睛便放出光来,仿佛他们亲眼所见一般。我那时只道是神话,后来年岁渐长,乃知神话中往往藏着人话。
哪吒本是灵珠子转世,投胎于陈塘关总兵李靖家中。生而能言,落地会走,七日便长成七岁模样。这般的异相,在常人眼中,自然是妖孽了。李靖初见这儿子,心中便先存了三分忌惮,七分厌恶。父不父,则子不子,自古皆然。
东海龙王三太子敖丙,仗着水族势力,兴风作浪,索要童男童女作祭。百姓畏惧,只得依从。这光景,与世间豪强勒索弱小何异?龙王一族盘踞水域,俨然土皇帝,稍有不如意,便以旱涝相胁。官府亦无可奈何,竟至于默许其恶行。可见权势之害,不论水陆,皆是一般。
哪吒那年七岁,闻得此事,怒发冲冠。他本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性子,又兼天生神力,哪里容得这等不平事。遂提了乾坤圈,混天绫,径往东海而去。敖丙正在浪头上耀武扬威,见一孩童踏浪而来,不由大笑。笑声未绝,已被哪吒一乾坤圈打翻在地。三五个回合下来,那龙太子竟被抽了筋去。
此事一出,东海龙王震怒,率水族兵将前来问罪。李靖吓得面如土色,只道是家门不幸,出了这等逆子。他想的不是儿子为何杀人,而是儿子惹了多大麻烦。世间做父亲的,如此者岂在少数?一见儿女闯祸,先自慌了手脚,只想着如何撇清干系,全无担当之意。
哪吒见父亲如此,冷笑一声,道:"一人做事一人当,岂肯连累父母?"遂剖腹剔肠,还于父母。这举动惨烈至极,闻者无不骇然。小小年纪,刚烈如此,实是罕见。想来他心中悲愤,已至极处。生而不被父母所爱,死亦不为父母所惜,这般滋味,恐怕比那抽筋剥鳞还要痛上千百倍。
哪吒死后,魂魄飘荡,幸得太乙真人以莲藕为身,使之重生。重生后的哪吒,脚踏风火轮,手持火尖枪,更胜从前。东海龙王再率兵来犯,被他一通好杀,水族败退。龙王无奈,只得请来三海龙王相助,水淹陈塘关。百姓遭殃,哭声震天。
哪吒见状,挺身而出,愿以一己之身平息此事。四海龙王见他如此,倒也生出几分敬意,遂退了水患。从此哪吒保境安民,被尊为三坛海会大神。而那龙王一族,经此一役,气焰也收敛了许多。
哪吒闹海一事,看似神怪,实则处处可见人间影子。有权势者欺压弱小,官府畏缩不前,父亲不慈,儿子不孝,最后以暴制暴,两败俱伤。而百姓夹在中间,如同蝼蚁,任人践踏。幸而终有哪吒这等人物,不惜己身,为众人抱薪救火。
细想来,哪吒闹海,闹的何尝不是这浑浊人世?只是世人多如李靖,明哲保身;少如哪吒,敢作敢当。每念及此,不免掷笔三叹。
这海,终究是闹得对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