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了暴力锤砸,手机难题就无解了吗

除了暴力锤砸,手机难题就无解了吗

第一,学校缺少基本的法律常识。

学校即使有明文规定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入校,一旦发现,校方是否就有权砸坏这些手机?

当然不行。民法典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写得清清楚楚: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,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、哄抢、破坏。

很显然,手机是学生或家长的私人财产,学校当然无权侵占或毁坏。如果说学生私带手机是违规,那么学校砸坏手机已经涉嫌违法。

作为教书育人且天天要求学生“遵纪守法”的学校,行政团队法律意识可以如此淡漠,实在让人失望。

第二,学校缺少基本的教育常识和价值观。

注意这位负责人的这几句话。“生活老师觉得砸得好,就发到了网上,结果被人借题发挥。”

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来说,叫价值观跑偏;从危机公关的角度,这几句话堪称舆情应对的“车祸现场”。

生活老师觉得砸得好,学校是否也认为砸得好呢?从后半句来看,学校显然是认可“砸手机”行为的,不然也不会怪网友们借题发挥了。

如果再结合后面“杀鸡儆猴”的说法,更是充分说明这就是校方的本意,目的就是在于震慑。

事实上,学生私自带手机进校,早就不是一个很难解的教育难题。以成都本地为例,十年前就有学校探索了手机储存柜、班主任代管等方式。除此以外,包括但不限于比如加强与家长的沟通、对学生的教育等等。

图源千图网

由此可见,面对中学生的带手机进校问题,校方的处理不但没有丝毫教育温度,也看不到任何教育智慧——明明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,但学校偏偏选择了最粗暴、最不值得推荐的方式。

这何尝不是一种教育的懒政。

我们甚至可以合理地推测,在这所中学,分数是比人更高的追求。于是,在发现孩子们私带手机并可能因此影响中高考分数时,学校才会如此气急败坏甚至歇斯底里。

不但没了教育智慧和常识,甚至丢掉了教育的最后一点体面。

今年“两会”期间,有记者专访了复旦大学校长金力。

在谈及教育改革和目的时,这位中国最顶尖大学之一的校长说:教育的目标从来就不应该是把人训练成做题家。复旦每年有3300个本科生毕业,作为校长,他最高兴的是,这3300个学生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。

丝毫没有提保研率、就业率,而是强调他们在自己执掌的学校里成为了“不一样的自己”。同为教育人,格局与胸怀,高下立判。

网上也有不少家长为“砸手机”叫好。站在这部分家长的角度,似乎也能共情,毕竟,随着手机使用的普及化和低龄化,不少孩子沉迷手机,也让不少家长“苦手机难题久矣”,甚至也动过砸掉孩子手机的念头。如今有人出来做了这件事,让不少家长心里也是出了一口恶气,甚至如部分网友所说,“心里暗爽”。

但很多人都忽略了,当一所学校的追求只剩分数而不是看见每一个学生的时候,那份砸向手机的粗暴,也可能砸向每一个孩子,或者说砸向那些在学校看来不够努力、分数不够优秀的孩子。

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已经堪忧的当下,这样的理念和方式确实令人细思极恐。因为由此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,可能远不只是一部手机的损失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🎯 相关推荐

迅雷7崩溃迅雷软件一直出现崩溃问题的常见解决方法
365bet官方网站下载

迅雷7崩溃迅雷软件一直出现崩溃问题的常见解决方法

📅 08-19 👀 3088
梦幻西游手游交易平台哪个好 梦幻西游手游账号交易平台推荐
爱尔兰矿产资源种类及状况、主要分布情况(爱尔兰矿产资源分布概况)